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然道之不存也久矣。

“道”并非玄之又玄的哲人之思,而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准则。小而言之,道是治家之道、从商之道;大而言之,道是经世之道、安邦之道。
 
三十余年来,改革开放给中国人带来了财富的增长和物质的满足,然而,这种发展似乎是以道德的滑坡和底线的失守为代价的。险象环生的市场中,罕见谁再言“道德”;弱肉强食的江湖里,少有人再讲“道义”。拥有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,在国际上几乎成了“山寨”和“暴发户”的代名词。如果这是发展的代价,那么今天,我们到了一个反思何谓“中华之道”的时候。 
 
道尔人愿做这样的思考者。
 
所谓“中华之道”,至少包含三层意思:我们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,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社会,我们选择何种发展模式。
 
第一个问题,是为人之道,即我们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。这是如何对待自己的问题。今天,“好人”似乎成了“没本事”的代名词。我们提倡的为人之道,并不是仅仅做一个无害的、消极的“好人”,而是有能力改变环境,传播正能量的“好人”。这样的人,是有魅力的人,是光芒四射的人,是虽然经受过严酷的竞争和磨砺,依然在心里存有善念,有着光明力量的人。学会如何和自己相处,才不至于在回首往事时,为自己的畏缩而懊悔,为自己“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人”而惊惧。
  
第二个问题,是相处之道,即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社会。这是如何对待他人的问题。三个人以上的地方就有社会,因为除了你、我,还有“他”。如何与他人相处,在现代社会中基本表现为如何与陌生人相处。我们是愿意活在一个“人与人之间是狼”的世界,还是愿意活在一个人与人之间有着基本的诚信和善意的世界?如果我们选择后者,那就意味着要有待人以诚、处事以敬的态度,而不是以自己的残忍和别人的痛苦为代价,谋求带有原罪和沾满污点的财富。
  
第三个问题,是发展之道,即我们选择何种发展模式。这是如何对待财富和后代的问题。在社会财富与日俱增的情况下,我们是依然追逐个人财富的绝对拥有量,还是愿意相信任何财富说到底都是社会的,分配正义也是社会正义的重要环节?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,我们是一味大干快上,充满焦虑地活着,还是愿意相信“慢”也是幸福感的来源之一?在资源逐渐枯竭的当代,我们是涸泽而渔,过一种不计明天的生活,还是愿意在环保上量力而行,为后代留一个更好的未来?
  
我们不敢说已经知道问题的答案,但至少已经开始思考。这不仅是“道尔”企业文化的命题,更是何谓“中华之道”的时代命题。正如“道尔”这个名字所蕴含的,“道”在“你”的行动中,在我们每个人的行动中。